此片的中文片名固然是為了吸引觀眾才這樣取名,但原本的片名Transamerica更是有一語道破的雙關趣味。故事是一位準備進行變性手術的男人布莉,他從外觀上看起來就像是個女的,就只差把第二性徵切除掉,但正當手術將近時卻突然被告知在紐約有位17歲的兒子托比等著他去保釋出來。布莉起先是不願意淌這個渾水的,但因為心理醫生要他去面對自己,不得已只好布莉飛去紐約,然後又為了將托比送到繼父家而買了輛車子,就這樣從美國西岸到東岸,展開一段公路電影的旅程。
Transamerica既代表著他們開著車跨越美國的路線,更意味著布莉的變性手術,而更重要的便是旅途過程中的對話,讓布莉與托比的內心產生轉變。在途中他們因緣際會下參與了一個變性人派對,托比表示一點也不介意,反而覺得她們這樣也很好,但當他發現布莉竟然也有陽具時,他的反應倒很激烈,甚至當著他人的面痛罵布莉是騙人的怪物。我查看網路的心得,許多人認為這也是某種同性戀中的階級差異引發的表現,有的同性戀者會對變性人有極大的反感,也會歧視娘娘腔。但不論在同性或異性戀圈中,我們為何會劃分出何謂主流或排擠異端呢?我姑且認為這也是由於托比在旅途中漸漸對布莉掏心掏肺,甚至被他知道自己曾經遭受繼父的性侵,然而布莉對他卻非坦承以對,因此他的反應才如此令人受傷。但這怎能責怪布莉,即使他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但目前都還算是個陌生人,或者反過來說,就因為是自己的親人反而更難啟齒。
演員精湛的演出也是讓我對這部電影印象深刻的原因,Felicity Huffman扮演跨性別人表現出的細膩,特別是在當他進行手術之後,明明應該是他人生最開心的一天,但他想起托比的離去,卻怎樣也開心不起來,放任湧出的淚水與鼻水再再讓布莉這個角色顯得栩栩如生。而Kevin Zegers所飾演的托比也是讓人耳目一新,因為當男妓被捕入獄,但舉止又時常顯露出大男孩的純真,面對父親將要成為母親的複雜心情也詮釋得動人。兩人坐在小房子裡面開起啤酒來喝,這樣既像父子又是母子,更甚者是他們友誼的結尾,更令人看得不禁微笑起來。
而我覺得這部電影相當有趣的地方在於,影片中對待毒品、性或者親情倫理的界線都不同於我們平常的社會觀感,托比性向的模稜兩可或者賣淫或者是想當A片(而且還是Gay片)男演員,這些都讓保守的我們感到詫異,但卻都不構成父子之間的衝突,如果這在其他的戲劇出現,恐怕會造成一個驚人的家庭風暴。這每一個挑戰我們認知的元素在這裡都顯得稀鬆平常,我認為這是導演要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們。布莉說上帝或許給他錯誤的身體,但他的靈魂並沒有錯。所以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靈魂也同樣不該是統一的,會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展現,我們應該保持著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這部片子將許多變性人會遭受到的社會、個人問題都化在節奏開朗詼諧的喜劇基調中,那些沉重的問題在這裡不以悲情的手段呈現,卻更能發人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