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2010

活出意義來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

image 在這堂課的指定觀片中,看到許多從集中營浩劫歸來的人們講述他所經歷的苦難,從一開始被標上大衛王之星到被推上擁擠的火車載往不知名的終點。《消失的1945》裡,幾個訪談者會提到他們住在集中營的情形,雖然她們住在集中營的時間很長,但敘述的卻不多,因為在那樣的情況下,必須學會把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冷漠看待一切否則身心靈可能會承受不住......這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一開始看到《夜與霧》中,形同枯槁、簡直是皮包骨的猶太人們行走的樣子,像個活屍的駭人畫面讓我震驚不已,我自問:如果我是他們的話,我能夠忍受那樣的遭遇嗎?我有辦法撐過去,撐到解放的那天嗎?而即使重獲自由,我再度回到社會上能夠像往常一樣度日嗎?對於那些被荼毒過的猶太人,我有太多的疑問。

前一次報告我們有提到卡繆的書,我也順便去查了關於存在主義的資料,無意間發現這本書。這本書分成兩個章節:集中營歷劫 意義治療法的基本概念 。作者Vlktor E. Frankl弗蘭克博士,是一位精神醫學家,曾是集中營裡的囚犯,漫長的牢獄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別無他物。他透過親身經驗,因而對存在的痛苦與挫折感有特別深刻的體認,從中發現到「意義治療法」。在他前面自傳式的部分提到許多在集中營發生的事,以他心理醫生的角度將難友們心理層面的變化做了系統的整理。

第一階段的心理反應在剛載到集中營是震驚,然後是對於一切都還抱有一絲希望,覺得不可能太糟的「緩刑錯覺」,可惜等到全身家當被搜括光,衣物被脫下、毛髮被剃掉,他們終究認清事實:他們的的確確是一無所有了。接著是奇特的幽默感滋生,因為他們知道,除了這可笑的赤裸之身,已別無他物可供喪失。他們在淋浴間努力開自己和彼此間的玩笑,畢竟,蓮蓬頭還噴得出水來哩!除了幽默感,甚至對遭遇這樣的境遇還抱持著好奇心,好奇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然後好奇轉變成驚訝:驚訝於自己淋浴完畢,身體赤裸猶濕就要站在戶外忍受刺骨的寒意後,居然沒有感冒!甚至訝異以往讀過的醫學書籍說人如果一天沒有睡滿幾小時就活不下去其實不然,最後挨餓口渴受凍也都熬過來了。

而經過長時間的囚禁當中,俘虜們心理狀態變轉成冷漠、無動於衷。作者曾在專供班疹傷寒患者居住的茅舍工作一段時間,許多病人其實奄奄一息,每當有人死去,作者只是冷眼旁觀。冷漠寡情、感覺鈍化,自覺什麼也不無法在乎--這正是第二階段心裡反應所特有的徵狀。這些徵狀,終能使一個人忍受無時無之的鞭笞而渾無所覺。每個俘虜就靠這種遲鈍和麻木,將自己裹進一層極為需要的保護膜之中。

書中他舉了許多在集中營生活的例子,也有多次逃過死神呼喚的經驗。他的描述讓我約略窺探到猶太難友的當時處境,也因為他心理醫生的身分去歸結出是什麼令他撐過一切,那就是生命的意義。他認為:人要尋求意義是生命中原始的力量,也是人之所以為人最獨特的部份;人可以為著他的理想與價值而活,也可以為著他的理想與價值而死。他相信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找意義:人只要了解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且無論處境如何,都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作者認為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哲學家尼采說:「參透為何,迎接任何。」意即: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作者經常問遭逢劇痛的病人:「你為什麼不自殺?」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為他提供治療的線索。譬如,有的是為了子女,有的是因為某項才能尚未發揮,有的則可能是為了保存一個珍貴難忘的回憶。利用這些纖弱的細絲,為一個傷心人編織出意義和責任 ─ 這便是意義治療 (logotherapy) 的目標和挑戰,也是弗蘭克博士在現代存在分析上的創見。

這本書算是給了我對於猶太人屠殺事件的疑惑許多解答,除了解猶太俘虜在囚禁時可能的心理狀態,他為了什麼而支撐下去,而且書末的醫學概念也令我對人生觀有不同看法。

最後結尾作者說了很意思的話『我們這一代是寫實主義的時代,因此我們要知道「人」真正是什麼。畢竟,「人」是發明奧殊維茲煤氣間的「存有」;同時,「人」也是筆直走進煤氣間,口中念著天主經,或猶太祈禱文的「存有」!值得省思。

資料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